Sunday, April 27, 2008

禪學因緣

禪學因緣 07/1991

佛教影響中國文學至甚,許多文學創作者均與佛門親近,像我所喜愛的作家柳宗元、蘇軾和劉勰等的作品中和佛家哲理均有連繫,欣賞古中國文學若藉佛學之助, 則可事半功倍。

禪為梵語禪那之略,就是棄惡、思維修等,或譯曰淨慮,乃思維真理,淨息念慮,心定一境,離煩惱散亂和妄念而得寂然不動心地定法。雖說禪宗不立文字,明心見性,真指人心,但世代禪師宏怯的記載,則是輝煌,經典中的深奧,在禪師們的妙解下,確是帶來甚多的佛門因緣。

永嘉禪師認為淨修三業中的意業、口業和身業是欲求大道之本。貪瞋邪見是意業;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是口業;盜淫是身業。斷除虛妄需修四實語曰「正直、柔軟、和合、如實。」蓋正直語者,能除綺語; 柔軟語者能除惡口;和合語者能除兩舌;如實語者能除妄語。永嘉再釋一步;正直語者一稱法說,令諸聞者信解明了;二稱理說,令諸聞者除疑遺惑;柔軟語者分安慰語,令諸聞者歡喜親近,和宮商清雅令諸聞者愛樂受習;和合言者見鬥諍人,謀勸令捨,不自稱譽,卑遜敬物。遇退菩提心人, 則殷勤勸進;如實語者,有則言有,無則言無,是則言是,非則言非,眾生皆有佛性,如來涅槃常住不變。這些都是佛家諸多修身的理論基礎之一,佛門講的是修身齊家的道理,並不急切於渡化眾人。佛門講的是境界非神,眾生既有佛性, 由是品類愚迷無能自曉,或因說而悟解,故號「聲聞」,其所修持以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諦為本行,觀無常而生恐,念空寂以求安,患六道之輪迴,惡三界之生死,故見苦,常懷厭離則斷集;恆畏其生則證滅;獨契無為則修道。或有不因他說,自悟非常,偶緣散而体真故名「緣覺。」習十二因緣而為本行,觀無明而體空,達諸行而無作,老死己無所累,故能修然獨脫,靜處幽居,觀物變而悟非常,睹秋零而入真道。這些都是永嘉以其高超的文學涵養解釋「聲聞」和「緣覺」兩乘;如根性本明,玄功宿著,學非博涉,解自生知, 心無所緣而能利物,慈悲至大,終日度生, 解式同源,人法俱空,故名「菩薩」乘,這是大乘之道。度人如度已,是人溺己溺, 普渡眾生的境界。

世俗的人常現清虛,圓獨宿孤峰,觀緣散滅,誤以為不涉政治即清不濁,殊不知政治的清明始得廣加褔被,造化眾生, 這就是西方的基督文明昌達原因,普渡眾生的工作,不需要到超凡的極悟,即可入世。 永嘉在回簽朗禪師時,有一棒喝論給予這些 避喧求育事者一參考;欲求內心之寂靜,圖藉孤峰相助者,永嘉認為先須識道再居山; 若未識道而先居山者,但見其山必忘其道; 若未居山而先識道者,但見其道,必忘其 山。忘山測道性怡神;忘道則山形眩目,是以見道忘山者,人間亦寂;見山忘道者, 山中乃喧。體會禪學其賴因緣,在美國佛緣似盡,僅以私自喜愛的禪師語錄摘下分享諸位大德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