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pril 24, 2010

日治時期之台灣學校教育 /莊峻華

日治時期之台灣學校教育 /莊峻華

我一直認為台灣之異於中國,與日治時代之學校教育有關,前日相麻木太朗君,在其外相職內,亦如是說,引起亞洲軒然大波,麻木後為首相,常為漢字所困。台灣長輩,無言於日治時代之教育制度,即使台北之師大,亦一直避之不談,甚憾也。此制度,1895年日本訂立之法令,著實為明治維新,近代化之明證,國民黨據台六十五年,無法延續其精粹,是故,台灣日本差異顯著,當然,中國未曾經過現代化,更加落後。

我之祖先,原為台灣土著,平埔族之凱達格蘭人,世居台北之山峽,一直到父親時代,始得遷徙高雄大寮和南投埔里,蓋其有一技之長,日治時代,有機會多接受五年之職業教育,台北工業學校,現今之台北科技大學。同是殖民地,後來列入日本版圖,當今南北韓,並無台灣當日之學校規模,比諸英國之於香港馬來亞印度,法國之於越南,荷蘭之於印尼,美國之於菲律賓,台灣之教育,非常普遍,像父親一輩,赤貧土著,得以翻身,學校教育之賜也。

聞父親公學校卒業,日籍教師,鼓勵升學,投考宜蘭農校,顯然當年,農校有機會免費,後因見父親晃蕩三峽街頭,師詢其故?曰不喜挑糞,日治時代,許多中等學校,學生課餘需挑糞施肥,幫助農作,師校亦有此規定。師再鼓勵投考北工,應用化學系,畢業後,服務台北帝大,約為技工,結婚後,到高雄大寮糖廠,有配給宿舍,因有此五年專業職校教育,父親成為一新中產階級,就是國民黨到來,仍舊用得此類人才,否則,將與家中兩兄弟一般,墓地拾骨為生,先大府公,文盲為煤礦工人,年未四十,即意外亡故礦坑中。

因父親服務糖廠,雖是微薄收入,但亦可勉強渡過,父母親與一般家長相似,鼓勵子女求學,如此家教風氣,一直傳到第三代,與先人平埔族有異,每一代,家庭生活,均有甚大改進,社會階級,漸次提高。

休市一位同郷,林重光兄,對此段教育,深富研究,他之說法,十分清楚。教育法令中之,義務教育是六年,戰時縮短為五年,畢業後,可以投考中等學校或職校,師範學校公費;有一般中學五年,職校五年,戰時縮短為四年,亦有護校和商校等,開始有一醫事學校,畢業生許可在台灣開業;中學校畢業,可投考高等學校,高等農校,高等工校和高等商校等,此類高校為期三年,三年中之第二年,即可投考日本大學,如卒業者,可以直接進入九帝大,東京帝大,則須考試,當然,上述學校中知絕大部份,均為日本人所設,畢竟台灣為日本之殖民地,日本人,戰後確實留給國民黨一個,先進且完美之學校制度。

當然,不只是學校規模,而且是一近代國家規模,工業、商業、農業、運輸、海港和機場,一切國家基礎建設。

No comments: